-
武之极为文 文之极为武
2015-11-25 10:59:30
武之极为文 文之极为武
文圣拳文是人类在生存发展中形成的,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发展的特定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在同自然、同人的斗争中,文圣拳不断发展丰富,包含了哲学、力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文圣拳不只是一招一式的技术动作,它的形成的历史、创始人、传承人,还有传播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文化方面的东西。文圣拳不是简单的动作,它浸透着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思维,民族的智慧,民族的文化。文圣拳是东方的民族文化,带有东方民族的烙印,最能反映民族的气质。
文圣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从文圣拳的历史和内涵中,就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或者说,拳术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侧面。文圣拳既是一种运动形式,又是一种人体文化。它是通过人体动作,反映人类发展的精神气质。文圣拳是一种文化,其中蕴含着多方面的知识。要练好文圣拳,不是仅仅刻苦练习动作就可以了,还要学习很多科学理论知识,比如医学知识、哲学、力学等等,了解了这些知识,有助于你提高技术。
传统武术带有中国文化特色,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文圣拳是以易理为拳理,理论基础是《易经》。它们崇尚老子的思想哲学,崇尚儒家的中庸思想。文圣拳还讲究武德,这又和中国的传统伦理学相联系,武德是中国伦理学的一部分。从内涵来讲,文圣拳有悠远的历史,在健身、技击方面,各有特点。文圣拳和中医密切相关,讲究经络、内气等等。文圣拳还讲究哲理,和哲学的对立统一原理相联系,讲究阴阳、上下、对称等等。 文圣拳和道家思想密切联系,强调爱国爱民,尊师重道。这些都是文圣拳的内涵。
在技术上,文圣拳更讲究智慧,讲究以巧破千斤,这和中国的兵法相联系,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文圣拳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讲究阴阳。都是反映了中国人的形象思维特点。
在传统武术中,文圣拳的文化色彩最为浓郁。在中国传统武术理论中,文圣拳是一座很难超越的高峰。现在一些其他拳种也开始引进文圣拳的理论,讲究阴阳、虚实等等。文圣拳讲究含胸拔背圆裆下气,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一般的拳术都讲究以力对力,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这些都是中国的兵法、哲学在武术上的反映。
文圣拳谚语讲:“武之极为文。”说的是文圣拳练习到高层次,就要研究文化。又说:“文之极为武。”说的是学习文化到了一定的层次,要在文圣拳中寻找灵感。所以,古代圣贤都讲究习文练武,文武双修。一文一武,就是一阴一阳。文武双修,才能平衡发展。
练习文圣拳,要研究拳理,研究医学。你不明白易理,你就不明白阴阳转化,在技击中,你就不懂得攻守平衡、中正安舒的重要性。你不研究中医学,你就不明白文圣拳为什么要松柔慢练。练文圣拳不能用僵劲拙力,那样会造成气滞血瘀,对健康不利。文圣拳是哲理性拳术,练习的不仅仅是肢体,更是头脑。所以,你要研究拳理,研究各种科学知识,才能步入文圣拳的高级殿堂。从这一点来说,文圣拳确实是一种高级的学问,是文化。
文圣拳是人体文化的一种。人体文化包括舞蹈、杂技、戏剧等等,它是通过人体动作来表现其内涵的。文圣拳本身就是文化,它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自己的代表人物,有自己的传承方式。文圣拳流派的形成,都是和武术人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的。比如太极拳形成了众多的流派,一个是社会的发展变化,另一个是传承人的文化素质,都决定了太极拳流派的多样化。文圣拳还是实践的科学,它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要研究理论,更要注重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文圣拳才能发展。
—— 宋海林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