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圣拳武学文化体系
2017-06-17 09:31:22

一、文圣拳的武学文化体系
以文圣拳泰山论道为思想文化体系,以文圣拳华山论剑为主要功夫体系,同时与文圣拳的文场和武场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华武林中独具代表性的武学文化。
二、文圣拳的武学文化体系的内容
(一)文圣拳的“文场”和“武场”文化。“文武合场”文化是文圣拳的武学文化之本。(《试析文圣拳的文场和武场》,《武魂》杂志2013年第7期、第10期刊登)、(《文圣拳》第二部著作武学研究系列丛书之6—22页)。
(二)文圣拳“两论”文化。即文圣拳泰山论道文化、文圣拳华山论剑文化(《文圣拳》第二部著作武学研究系列丛书之104—114页)、(2015年11期《武魂》杂志 刊登)。文圣拳泰山论道文化是文圣拳思想文化体系,文圣拳华山论剑文化是其主要功夫体系。“两论”文化是文圣拳武学文化思想和功夫的灵魂。
(《文圣拳“两论”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地位》,2015年第8期,“中华武术会刊”杂志)
(三)文圣拳“八道”文化。“八道”文化是文圣拳武学文化的主要内涵
文圣拳“八道”文化是文圣拳武学的主要文化内涵。“八道”文化即:“天道,地道,人道”之“三极之道”(即:天地大道),“文道,圣道,武道,兵道,医道”之“五行之道”(即:文武大道),其内涵以河洛文化为基础,合“九宫八卦”之“八方”。
“八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天地之性,文武之道,道法自然,德配日月,一张一驰,阴阳平衡,相得益彰,和谐共生,八道合一,九宫归一,万法归宗。文圣拳“八道”内涵阐述:“天道,地道,人道”(《试析文圣拳的天道、地道和人道》论文);“文道,圣道,武道,兵道,医道”(《文圣拳武学文化探索研究》,2014年10月“中华武术会刊”杂志刊登,“武魂”杂志连载)、(《文圣拳》第二部著作武学研究系列丛书之23—101页)。文圣拳之“八道”,博大精深,深奥精微,内涵丰富,涵盖八方,道通天地,一通百通,得一道而通万道,通一道而扬天下。
文圣拳是一部中华传统武学的修炼大典,其深受玄学思想影响,深藏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之玄机,动极而静,静极生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阳变阴合而生出五行,九宫八卦包天地日月风云之妙,藏鬼神阳阴变换之机,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辩人物,而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和合,辩证而来;其武学文化以“道”为核心,以“天道、地道、人道、文道、圣道、武道、兵道、医道”为主要内涵,八道合一,道法自然,道贯乾坤,贯通天地,效法日月,通晓古今。道家文化在文圣拳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古老的太阳崇拜和自然崇拜文化,同时佛家文化也是文圣拳重要内容之一,性命双修,佛道双修。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崇拜太阳的民族,崇尚光明,特别到汉代人更是将日月视为升仙得道的归宿,希望与“日月同辉”,寓意阴阳和谐,天人合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文圣拳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验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练文圣拳就是修炼的过程,是一条“学道、悟道、修道、入道、得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修行之路。
文圣拳是一部千古传承的马上征战功夫,是将才之学,圣贤之学,先天之学,万法归宗之学,是中华武术中“沙场征战”即“将门之拳”的优秀代表,是“将门之拳”和“宗门之拳”密切结合的典范。文圣拳文武合场,以文助武,以武促文,文到武成,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一阴一阳,大道之行。文场是文圣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其武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文场统领武场,以武场促进文场,文武合场的武学文化在中华武林中永放光辉。
文圣拳具有庞大的武学文化体系,同时具有完善、神奇、科学的运动体系。文圣拳武学体系的建立,阐述了文圣拳武学的精神文化内涵,再现了这部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武学文化,对促进文圣拳武学的弘扬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卢飞宏,公元2016年3月16日,农历二月初八,丙申年辛卯月丁酉日)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