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圣拳》著作三部曲之三“大道之行”——编者按语——卢飞宏
2017-07-06 07:12:58
文圣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是中国武林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各级政府体育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三十多年来文圣拳门人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各项弘扬与传播工作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代表性人物,习练人员众多,今已名扬天下,享誉中外,遍及世界,影响深远。文圣拳历史上也称义和拳,是“义和拳(团)”的源头,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圣拳已成为鲁西南地区、古运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珍贵的“文化名片”和民族文化品牌,是文化山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称为“山东四大名拳”之一,后被誉称为“中华历史名拳”,有“中华圣拳”、“中华龙拳”、“中华拳”、“东方神拳”之誉称,2009年9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文圣拳由于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被誉称为“中国群众性体育运动之花”。
文圣拳是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集大成者,在明清时期在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一部数百年来在民间秘密传承的武功秘笈,几世纪震惊朝野的宗教武林功夫。几百年来,历经风雨,饱受磨砺,自强不息,顽强发展,高手辈出,功震武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历史上文圣拳是中国民间宗教八卦教的内传功法,在中华武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八卦教是清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宗教,是反清复明的一面旗帜,作为内传功法的文圣拳是其内在的灵魂和精神及内涵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反对清朝封建统治方面起到了重要和积极作用。历史上文圣拳门徒前赴后继,不畏牺牲,波澜壮阔的斗争史诗,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公平正义的的精神,书写了艰难而辉煌的壮丽篇章。文圣拳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了千年历程,他不断汲取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来充实自己,历史上虽经清朝政府的残酷镇压和限制而艰难生存,依然生生不息的传承下来了。由于当时社会政治和宗教等因素,文圣拳几百年来只能在民间隐秘传承,历来传承有秘传口授之古习,难得文字记载,由于地域和师传差异,各地在拳架练法上各有所不同,同时在早期传授过程中的演变,也使得各地流传拳势不一,套路架式有所差异,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独领风骚,但拳法基本保持了它原有的文理和武功面貌,从另一方面讲,各传承地文圣拳保持了古传五步架之原味,也真正形成了当今文圣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本书文圣拳实步架二趟架以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二十里铺侯家传承的五步架架式为准;本书文圣拳活步二趟架以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村杜家、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宋庄文圣拳和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韩垓乡五里堡文圣拳二趟之拳架为基础,并采纳了其它文圣拳传承地古传二趟架架式和名称,征求了文圣拳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宋连洪先生和文圣拳杜家传承人杜仲山先生及其他众多门内武术名家的意见,质在能够比较全面的反应文圣拳架式原理、基本要求和拳法面貌。五里堡文圣拳在经过二百多年来的传承中,经过文圣拳杜家几代传承人传授和其它文圣拳民间高手的传授和交流,传承有序,从未间断,历代高手辈出,名震运河两岸,其套路架式基本保持了古传五步架演变之原貌,具有规范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它传承地文圣拳,其拳势和名称,可参照各自特点,即保持传统,又有所变化,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本书武术套路,有图示文字说明,并对不同名称架式的不同叫法给予了注明。
本书重点收录了编者近几年来文圣拳武学研究的论文、诗词汇编,收录了其他文圣拳代表性传承人武学文化研究的成果,文圣拳第三、四、五届年会的的会议资料,以及部分古籍经典文献等,是在《文圣拳》第一部、第二部著作基础上,对文圣拳武学文化的进一步阐述和升华。文圣拳》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即《文圣拳武学三部曲》(第一部“圣拳经典”,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三部曲》
共计约百万余字,三部著作之间在内容和思想上有其内在联系,有连续性,又有独立性,既相互独立而又互相连贯,同时也反映了文圣拳武学著作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文圣拳武学思想和文化不断升华过程。《文圣拳》三部曲是一个整体,其每一部著作在内容上又有所侧重,都从不同侧面阐述文圣拳的武学文化。第一部重点是文圣拳概述和文圣拳拳法理论体系,以及文圣拳实步架、活步架之头趟架式图解等;第二部重点是文场和武场、文圣拳武学文化研究,以及文圣拳发展资料等,第三部重点是武学文化和文圣拳实步架、活步架二趟架图解,以及文圣拳重要发展资料等,三部武学著作是一个整体,构建了完整的文圣拳武学文化体系,比较全面的提示了文圣拳武学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研究文圣拳武学和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重要文献和资料。
《文圣拳武学三部曲》,又称文圣拳武学文化之《风》、《雅》、《颂》;《风》即指文圣拳第一部著作《圣拳经典》,《雅》是指文圣拳第二部著作《文圣论道》,《颂》是指文圣拳第三部著作《大道之行》,是现代文圣拳武学文化研究的总集,拥有堪比中国古典文学中《诗经》的价值和地位。三部曲著作是一个整体,基本简述了文圣拳武学文化内涵,构建了文圣拳完整的武学文化体系,为今后的文圣拳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文圣拳基本文化内涵即:一、一个思想,一个灵魂,一个文化渊源。(一)文圣拳武学思想:道法自然,尊道贵德,圆通武学,和谐共生,万法归一,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二)文圣拳武学之魂。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高尚其灵魂,肩负其责任,善德其天下(中华文圣拳25字武学之魂)。(三)文圣拳文化渊源。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二、二个功夫体系。文圣拳的“文功”,文圣拳的“武功”,即以文统武,以武促文,“文到武成”之道。三、四个文化精髓:(一)文圣拳泰山论道,文圣拳华山论剑,简称文圣拳“两论”文化。(二)文圣拳的“文场”,文圣拳的“武场”,即以文场统领武场,“文武合场”的武学文化。四、阴阳五行太极八道理论。文圣拳“八道”文化,即:“天道,地道,人道”之“三极之道”(即:天地大道),“文道,圣道,武道,兵道,医道”之“五行之道”(即:文武大道)。五、“内安九宫,外立八卦”及六爻的历史传承。
《文圣拳》著作不仅是一部武学著作,也同时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克服了过去就武术而论武术的狭隘观和片面意识,真正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较好的把握了武术的内涵与外延,具有开拓性、前沿性和思想性。在文圣拳武学研究中,我们以开放的思想从历史、哲学、宗教、思想、文化、教育、精神、功夫的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和简述了文圣拳武学,使这部几百年来隐秘民间秘不外传的武林功夫比较客观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道法自然,儒释道一家,大道至简,万法归一,彰显了文圣拳博大精深、包容万家武学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中国民间传统武术的研究和传播工作走出了一条开拓进取和创新发展之路,同时也为文圣拳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为文圣拳千秋万代的传承夯实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这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光大,也使文圣拳成为中华武学中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之拳、哲学之拳、民族之拳、中华之拳。文圣拳的研究工作是中国当代民间传统武术研究的一座丰碑,也上中国武术文化研究的一座高峰。
文圣拳武学研究工作得到了各地主要传承人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众多武术名家的指导和建议,其成果是门内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书不足之处,敬希武术爱好者和行家教正!
编者:卢飞宏
公元2017年5月1日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