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圣拳武学与东岳泰山文化(序言)——卢飞宏
2020-03-10 18:56:01
中华文圣拳武学与东岳泰山文化(序言)
(全球功夫网报道)http://www.qqgfw.com/N37213.aspx
文圣拳是中华武术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亦称文圣功、五手、五步架、长寿拳、杜家拳、离卦拳、五步神拳、无极道圣道圣拳、八卦拳、义和拳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该拳兴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重要代表,一部中华武学的修炼大典,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称为“山东四大名拳”之一,后被誉称为“中华历史文化名拳”,2009年9月27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圣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饱经风雨,历经沧桑,长期隐匿民间,生生不息,顽强发展,由于历史上与中国民间宗教八卦教“反清复明”起义和近代史上反帝爱国主义“义和团”运动的联系,倍受让世人所瞩目。它对促进中国宗教文化发展和推动历史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功震天下,彪炳史册,奠定了其在中华武林中“泰山北斗”的地位。
文圣拳武学与泰山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泰山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缩影,是中华多元文化的聚合之地,泰山独特的文化特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文圣拳武学文化的精髓,在文圣拳武学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形成于太古代,东临海,西靠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泰山“雄重盘礴”,自古来就是稳定安宁的象征,有“稳如泰山”、“国泰民安”之寓意。《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诗经》曰:“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战国策 秦五》:“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泰山融合自然、文化于一体,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与渲染被称为“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古人云“泰山不让土石,故能成其大”、“泰山安则天下安”,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崇伟形象的象征。文圣拳发源于孔孟之乡、济宁京杭大运河流域,深受儒释道三教文化影响,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特征,是齐鲁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泰山文化和精神的重要体现,文化包容万象,它与泰山文化、信仰和精神融为一体,“天人合一”,三教合一,文武合一,万法归一。
一、文圣拳武学与泰山“天人合一”思想
二、文圣拳武学与泰山宗教文化的联系
三、文圣拳武学与泰山精神的集中体现
四、文圣拳泰山论道对文圣拳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文圣拳武学与泰山包容思想和文化
六、弘扬泰山文化对文圣拳武学发展的意义
——为庆祝“文圣拳泰山论道”八周年而作
公元2020年3月10日
.jpg)
作者简介: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方飞宏,东海卢氏,飞宏子,1966年出生,大学文化,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文圣拳全国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圣拳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当代武术名家,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研究著名学者,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文圣拳武学三部曲》编者,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上、下册),约120万字的武学巨著。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