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圣拳第二届年会工作报告
2015-11-23 16:00:32

开放思想,继往开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开拓进取,创新发展,推动武学上新台阶
“中华文圣拳第二届年会暨武术表演大赛”开赛式上的讲话
黄凌魁
2014年1月6日
2013年文圣拳在各地体委和武协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朋友们的支持下,在中华文圣拳武学研究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下,按照中华文圣拳第一届年会的要求,各地传承人积极努力,认真落实各项发展工作措施,文圣拳武学文化得到进一步提高,参加武术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各项传播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促进了文圣拳武学文化的交流,为全民健身运动和弘扬中华武术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 积极参加武术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在文圣拳武学研究理事会的组织下,文圣拳积极参加了国内重大武术赛事活动,参赛队员以精湛的拳法,优良的作风,展现了文圣拳的风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年共参加武术大赛13次,参赛队员35人次,共获得各类比赛奖牌59枚,其中金牌26枚,银牌13枚,铜牌20枚,荣获集体一等奖杯1个。在荣获得的59枚奖牌中,山东嘉祥井庄获奖牌20枚,其中金牌11枚、银牌4枚、铜牌5枚,郓城二十里堡获奖牌15枚,其中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11枚,汶上南旺宋庄获奖牌12枚,其中金牌10枚、银牌2枚,获集体一等奖杯,江苏丰县魏堂获奖牌5枚,其中银牌3枚、铜牌2枚,沛县李集获奖牌4枚,其中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1枚,山东梁山五里堡获奖牌3枚,其中金牌2枚、铜牌1枚。山东嘉祥黄凌魁全年个人参加武术大赛6次,荣获金牌9枚、银牌1枚、铜牌2枚,冷仁山参加比赛4次,获奖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2枚,山东郓城张丽光获金牌2枚、铜牌2枚,梁山扈玉良获金牌2枚、铜牌1枚。(一)4月18日至4月21日,由山东郓城侯高民领队,带领弟子张丽光、王善哲、刘继成,以及山东嘉祥黄凌魁,江苏丰县魏训强等6名队员,在山东泰安参赛2013首届中国(泰山)国际传统武术节,共荣获奖牌19枚,其中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13枚。(二)5月25日至29日,由魏训强领队,带领江苏丰县贾仰勇,沛县李景良、公庆响、胡瑞虎,山东嘉祥黄凌奎等6名队员,在江苏徐州参赛2013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暨全国农民武术比赛,共荣获银牌4枚,铜牌2枚。(三)2013年7月16日,在安徽淮北参赛首届中国淮北传统武术大赛,山东嘉祥黄凌魁、冷仁山参加了比赛,共荣获金牌3枚,铜牌1枚。(四)8月4日至5日,黄凌魁、冷仁山在山东潍坊参赛山东省第二届螳螂拳国际锦标赛,共荣获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2枚。(五)8月24日至26日,在山东济宁参赛山东省第三届全民运动会传统武术比赛暨第六届山东省“武协杯”传统武术比赛 ,嘉祥的黄凌魁、冷仁山、黄修华参加了比赛,共荣获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枚。(六)10月2日至3日,山东汶上南旺文圣拳弟子在山东潍坊市安邱参赛2013孙膑拳杯首届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展演大会,文圣拳传承人宋连洪带领杨承华、赵嵩、宋国旗、张奉杰、宋亚伟、宋培壮、宋印芝、王伟、宋恩海等10人参加了展演比赛,共荣获金牌10枚,银牌2枚,荣获集体一等奖杯。(七)11月23至25日,在江苏连云港参赛江苏省第四届演武大会暨连云港市第三届武林大会,由黄凌魁领队,带领队员山东嘉祥冷仁山,梁山扈玉良,江苏沛县李景良,共荣获金牌7枚、银牌1枚、铜牌1枚。(八)12月22日,武林风走进刘帮故里江苏丰县,魏训强挑战“武林风”,代表文圣拳鏖战丰县,被誉称为“龙城铁汉”,为今后文圣拳探索走向搏击舞台道路开了先河。文圣拳积极参加国家重大武术赛事活动,促进了武学文化的交流,扩大了文圣拳影响,提高了文圣拳技术水平,对文圣拳武学的弘扬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山东汶上南旺宋庄,嘉祥黄垓井庄、郓城张营二十里铺、梁山韩垓五里堡、江苏丰县师寨魏堂、沛县大屯丰乐等地文圣拳做出了突出贡献。
各地加强了文圣拳武学的推广力度,成立了全国性文圣拳武学推广机构,一些地方成立了文圣拳武馆和训练中心,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开展文圣拳教学活动,传播工作有了可喜的进步。在天津成立了“中华文圣拳推广中心”,和“天津文圣拳和陈式太极拳教学中心”。在山东济宁开办了文圣拳武术馆和训练基地,在山东济南重工成立了“梁山文圣拳武术院”,在嘉祥成立了“嘉祥文圣拳研究总院”。在江苏丰县成立了“文圣拳养生搏击训练中心”。文圣拳弟子在山东、江苏、北京、天津、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南、河北、湖南等地也积极努力的传播文圣拳。文圣拳武学走进了北京香堂文化村,文圣拳养生走进了大学讲堂,中小学校,社区、道观,佛学院、佛家寺院等,在国内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文圣拳在养生、强身、防身、修身养性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并得到了很大益处。在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毛里求斯、澳大利亚及北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文圣拳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地文圣拳传承人逐渐克服了封闭保守思想,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宽阔,高风亮节,大师风范,包容发展,执著追求,在当前社会传统文化和传统武学发展形势非常低迷的情况下,克服了各种困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怀着对文圣拳武学的赤诚之心和对历代先师的崇高敬意,执着地守护着传统文化一方沃土,顽强发展,为弘扬文圣拳武学,推动文圣拳向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宋连洪、杜仲山、候高民、杨承华、王安林、卢飞宏、黄凌魁、魏训强、赵嵩、肖守泰、扈玉良、冷仁山、杜中会、贾仰勇、李景良、张友生、赵龙才、陈庆宏、陈尚广、周中华、宋国旗、王远见、宋连周、司品喜、李若现、张丽光、杜明珠、刘利如、宋恩旗、宋连娥、王永信等一批文圣拳门人为文圣拳的发展付出辛勤劳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圣拳传承人宋连洪在申报文圣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各地也不断地掀起了学习和习练文圣拳的热潮,一些快要失传的文圣拳功法也逐渐地得到了恢复,激发了人们学习和研究文圣拳武学的热情,使文圣拳这部古老精湛的拳法焕发了勃勃生机,这对于促进文圣拳的发展,保护和弘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文圣拳武学的研究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全体文圣拳门人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重重困难,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文圣拳武学体系。特别是在近两年来,我们从文圣拳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传承,拳学思想,拳法理论,要领特点,习练要求,实战技击,健身养生,修身养性、哲学思想,宗教关系,文场与武场,以及文圣拳与人生智慧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为促进文圣拳的发展,我们确定了文圣拳会标、会旗、标准练功服装等,以及根据文圣拳泰山论道活动之祭拜文《泰山论道赋》,谱写了《中华文圣拳之歌》(《武魂》杂志2013年第11期),使文圣拳武学研究工作上了新台阶。文圣拳文场与武场的探索研究是文圣拳武学上的重大突破,继承和发扬了历史上文圣功、五步架、离卦拳、长寿拳、五步神拳等文化精髓,使这部博大精深的传统武学重新得到了世人的认识,进一步确立了文圣拳在中华武学中的重要地位。文场是文圣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场与武场共同构建了完整的文圣拳武学体系。文圣拳的文道、武道、圣道、兵道、医道,以文场统领武场,以文促武,以武助文,文到武成,文武合场,道贯乾坤,贯通天地,效法日月,通晓古今的武学文化已经得到了武学界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道教圣地江苏沛县李集,在经得道教协会批准建立了文圣拳道观“三清宫”,并根据历史文献资料成功地复原了文圣拳仙师郜云龙、杨四海、杜恒信真人画像,同时提升了文圣拳文场文化,对促进文圣拳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 泰山论道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13年4月20日,文圣拳弟子乘参加首届泰山国际传统武术文化节比赛之东风,文圣拳弟子侯高民、卢飞宏、黄凌魁、魏训强、李景良、张丽光、王善哲、杨雪琴、刘继成、刘成忠、展复河、徐仁政以及道教知名人士等20余人登临泰山,探求文圣拳法秘密,寻根问祖,祭拜神灵,祈福苍生,弘扬武学,论道泰山。在泰山极顶玉皇殿举行了泰山论道祭拜活动,在泰山唐摩崖进行了文圣拳功夫演练和文功修炼,交流和展示了文圣拳各主要传承分支的功夫绝技,研讨了文圣拳功法理论。在泰山之上采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领略博大精深的泰山和文圣拳文化。泰山集儒释道文化于一身,思想文化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积极向上,和谐共生,促进发展,是古老华夏灿烂文明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文圣拳与泰山文化一脉相承,其武学思想具有泰山和黄河文化的精髓,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惧风雨,和谐包容、顽强拼搏的品质,体现了文圣拳独特的普世价值观和精神文化内涵,彰显了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魅力。文圣拳泰山论道是文圣拳武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今后文圣拳的弘扬与发展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加强了文圣拳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参加武术大赛对于提升文圣拳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在泰山国际武术比赛活动中,在文圣拳会场悬挂会旗,参赛队员着统一练功服装,并佩戴统一会徽标志,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在参加各类武术大赛中,参赛队员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精湛武功技艺,向世人展示了文圣拳的风采,受到了国内外武术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扬。泰山论道活动文圣拳会旗在泰山极顶迎风飘扬,成为泰山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参赛泰山国际传统武术节比赛期间,卢飞宏、张丽光在泰山饭店进行了《文圣拳》著作签字售书活动。在网络宣传方面,“中华文圣拳官方网站”,“中华文圣拳研究总院”,以及郓成武林会盟、嘉祥武协等官方网站的建立,以及“中华武术创刊三十周年大型画册”和“中华武术当代人物志”、北京《武魂》杂志等国家级刊物对文圣拳的专题报导,提升了文圣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文圣拳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宣传平台,这对于弘扬文圣拳武学起到了很重要地促进作用。6月29日,著名武术家于承惠、蔡龙云、王俊法参观了济宁文圣拳武馆,于承惠挥毫为济宁文圣拳武术馆题词,体现了武术家对文圣拳的深切关心和支持。文圣拳门人加强了与国内外武术名家的武学交流,促进了文圣拳武学理论和技击素质的提高。杨承华、李若现、宋恩旗等积极探索实践“古典中医与文圣拳养生功”理论,众多文圣拳弟子在研究、总结、整理文圣拳养生、搏击理论与实践,卢飞宏《试析文圣拳的文场与武场》(《武魂》杂志2013年第10期)、《泰山论道记》、《中华文圣拳之歌》等一批文章在《武魂》杂志刊登,不断提高了文圣拳的武学研究水平。
为推动文圣拳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文圣拳弟子积极参加国家传统武术段位的考试。年初郓城文圣拳弟子14人,获得国家武术四段证书。江苏丰县文圣拳魏训强、王文涛、贾仰勇,于2013年4月2日以优异的成绩参加武术段位进级考试,获得国家武术六段证书。目前文圣拳门人已有多人报名参加国家武术六段、七段的准备考试工作。山东郓城、江苏丰县文圣拳在武术段位的考试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年5月27日至31日,郓城侯高民、王善哲参加了在山东省淄博市举办的“山东省传统武术裁判员培训班”培训的学习,取得了传统武术裁判资格。
2014年将是文圣拳大发展的一年,要在理事会的统一组织下,以“弘扬武学,强身健体”为宗旨,树立“圣功传承,德行天下”理念,各位传承人增强责任感,克服保守思想,鼓励文圣拳弟子积极参加各类武术大赛,积极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训练班,加强武术的交流,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文圣拳武学向前发展。要加强文圣拳的挖掘整理和规范工作,保护和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真落实各项发展措施,努力培养一批文圣拳武学后备人才。要认真做好文圣拳武学理论的研究工作,丰富文圣拳武学体系,努力提高文圣拳武学的发展水平。文圣拳发展任重道远,全体文圣拳门人和爱好者要共同努力,奋发有为,百花齐放,全面发展,进一步将文圣拳这门博大精深的拳法发扬光大,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武学向前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